发布时间:2021-01-18 01:52:58 阅读量:9114 作者:俞宇
文章摘编如下报纸和衣服放一起:
日本在大学教育里面是非常“讲政治”的报纸和衣服放一起。日本将大学视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绝对不允许其成为滋生负能量的温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短短几十年间便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除了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外,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功不可没的。
当时,作为一片废墟的战败国,日本不仅需要经济重建,还面临信仰危机,青少年中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拜金主义等现象。但是,这代年轻人不仅没有变成“垮掉的一代”,反而成为支撑日本经济腾飞的“团块世代”,思想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以大学生为“龙头”,以大学课堂为“战场”,竖立起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政府首先提出了奋斗到底的“大和精神”,并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公民,以提升日本的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学将培养目标“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改为了“德智体”,从而突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
在国家干预下,日本的思想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学校实施课程管理,并实行行政干预措施,统一把握和协调,以便有效推行民族价值观,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系统化,完成对国民价值体系的构建。
与此同时,日本采取立法手段确立了教育实施依据,在《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础上,设立了一整套教育法令,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等做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各项教育措施有效施行。
私立和公立大学的课程具体设置虽然有所区别,但是核心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思想教育目标和理念报纸和衣服放一起。大学的教师们会拿出政府的各种政策作为例子,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并提出完善意见,最后形成相对正式的报告书。有“背景”的教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将报告书送到决策者手中,以供他们参考。
尽管许多日本大学老师是日本共产党员,但校规不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宣传自己信奉的主义。一味攻击政府的高校老师,会被认为“政治倾向有问题”、“缺乏客观性”、“不专业”,招致大多数学生的反感,甚至因触犯相关法令而被学校解聘。总之,大学里可以对政府政策公开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但不允许为攻击而攻击。
为此,日本甚至不惜出动警力,偶尔还会闹出一些风波。2014年11月4日中午,京都大学吉田校区的学生发现,校内出现了警察。当时,一些师生在校园内派发反政府的传单,进行演讲。在大学校园里干这种事,属于“过激活动”。警方立刻进入校内调查,结果与学生发生冲突。警方出动了上百名警察处理此事。事发地点周围停满警车,引起很大骚动。
可见,日本将大学当作了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绝对不允许其成为滋生负能量的温床。甚至在社会上可以开展的各种政治活动,在大学里都得悠着点。(蒋丰)
姑且不论这种种往往流于表象、受制于现实环境的评比,就看看台湾一向骄人的“民主”与法治,也难免汗颜。
台湾这样的服务模式,关键原因在于台湾民众意识非常成熟,不论老少,都愿意奉献自己的体力或智慧给社会;年轻人逢到年节,志愿到火车站当“一日孙子”,帮年长者提行李,这是初级奉献;退休后的银发志愿者,则以其丰富的阅历,发掘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模式。前述严长寿的送二手相机到偏乡,正是活化资源,丰富偏乡的大贡献。
孤儿、难民、黄包车夫、爱国教师……舞台上,蒋兆和用画笔在《流民图》中记录了抗战时期平民们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向世界展示了侵略者的暴行。“蒋兆和是四川泸州籍著名画家,被美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据该剧相关负责人兰自力介绍,蒋兆和用他的作品表现了其“为民写真”的艺术思想。
大和民族的模仿能力向来顶尖,有其优良传统,从明治维新的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到战后发展汽车工业、资本市场,日本擅于师夷之长且进一步形成“创造性模仿”,展现无比强大的再生力量,缔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奇迹。然而,模仿不是抄袭,两者有其本质上的差异,日本人从模仿走出创新的经验,尤其丰富。正因两者看似一线之隔,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落得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东京奥运筹委会这回遇到的乌龙案例,就是被质疑前科累累,让筹委会哑口无言、难堪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