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0 14:08:05 阅读量:6989 作者:朝棋
而且,不止中国银行一家国有银行遭遇高管离职朱砂王新志报纸。今年3月10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副行长朱洪波离职,加入中国光大集团任党委副书记一职。
原题:“限薪令”引发中国国有银行高管离职潮 据大陆媒体报道,中国大陆国有银行出现高管离职潮,后者纷纷跳槽股份制银行或者民营银行,因为这些银行的薪酬更高。
中国银行总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曾是国内银行里薪水最高的高管,最近他宣布离职。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朱韬,也已离开老东家担任新成立的上海华瑞银行行长。
从今年年初起,北京开始对五大国有银行的高管限薪,规定银行的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以及监事会主席的最高年薪降至6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名拒绝透露姓名的国有银行管理层人员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国有银行高管跳槽到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
总体来看,中国国有银行高管2014年薪酬基本在100万元人民币左右,比2013年略有上涨。即便如此,与股份制银行同级别高管的薪酬相比,国有银行高管还是相形见绌。2014年银行业薪酬排行榜中,平安银行行长以840万元人民币的薪酬问鼎;排名第二的是招商银行行长,薪酬480万元人民币;第三名民生银行行长的薪酬也达到450万元人民币。
专家表示,薪资只是国有银行高管离职的一个原因。国有银行转型、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的竞争等,也都给高管带来多方面压力。(聂晶译)
美国民主党本来集总统和参众两院控制权于一身,共和党今次打破了缺口,士气大振。今年十一月的美国国会中期补选,传统上不利执政党,民主党将打一场难上加难的仗。
无论民众对其如何失望无奈,剧场化效应十足的日本政坛是从来不缺少戏码的,而且每每好戏连台、高潮迭起。近期的政坛戏码虽说不像去年政权更迭时那般轰轰烈烈,却也不乏看点,戏名更可以信手拈来:“自民党分裂势不可挡、民主党人气跌跌不休”。
中国相较美欧不仅具有抵御经济与金融危机的体制性优势,而且相对保守的金融发展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躲过了危机对金融业的冲击。
边界问题不能旷日持久地拖下去,要争取早日妥善解决。但有些事也急不来,那就暂时搁置,留待时机成熟时再商量。当前最重要的是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这是台湾为何要签ECFA的理由之一,也应是美国乐见两岸签订ECFA的理由之一。
日前,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和江西南昌便展开曹雪芹故里争夺战,然而借历史名人造势的怪现象,远不只有曹雪芹朱砂王新志报纸。“李白故里争夺战”更是跨越了两国四地,包括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和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市。此外,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也为老子大动干戈;河北正定和临城则争夺三国名将“赵云故里”。
国家体育总局大院内,南勇被负责扫赌反黑的专案组带走。万众期待的反赌风暴,终于刮到了中国足球的最高层。
事实上,文化小学从创校以来,围墙从来就没有拆除或降低过,围墙要加多高,才能确保校园安全?翻开校园危机事件簿,1984年,一名男子闯入台北市萤桥小学,将硫酸泼向正在上课的学生,造成42名学童灼伤;30年前,台湾每一所小学都被高墙包围,仍挡不住悲剧发生。
从中国经济结构要进一步转型,社会需要保持长期和谐稳定,房地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等各个角度考虑,都要求借此次出台“国十条”“刮骨疗伤”之机,重新审视和研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长期政策、稳定政策,拿出一个不为开发商聒噪和地方政府眼前利益所动的长效药方,促使房地产业重回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鲁力)
通常说来,调控房市官方大致有三大“板斧”:一是调控土地供应量,主要是抑制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过度行为;二是调整信贷政策,可分别影响到房地产商和购房的消费者;三是启动税收杠杆。
蔡英文在元旦讲话中表示,“除了我们每一天的作为之外,要当一个令人信任的政党,我们还要提出未来的愿景。用理想,用共同体的集体希望,来说服社会大众放心加入我们的行列。”但是,在两岸政策上民进党凭什么给人民以实际的愿景?两岸关系缓和后,大陆去年组了不少采购团来台。根据台湾贸协统计,去年总下单金额达一百七十亿美元,而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表现也从原本衰退将近六成,一直到上个月终于由负转正。台湾贸协秘书长赵永全称:“这一百七十亿美金,使得我们整个出口,可以说是有否极泰来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我们最惨时,出口对大陆整个减少五成六,但上个月已经由负转正,而且是成长四成七。”外贸协会表示,今年预计至少有十个大陆采购团来台,主要采购项目将以杂货、食品类为主,希望为台商带来更多商机。
文章认为,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涵盖员工在现实中面临的所有问题和情况朱砂王新志报纸。有时候,港铁那些既聪明又训练有素的员工需要采取主动,妥善处理问题。民众强烈抗议,迫使港铁车务总监金泽培等高管公开道歉,这随之又招致港铁工会抗议。工会领袖称,管理层本应支持员工以提高士气,但如今这种做法是让员工当替罪羊。
以上几则消息不约而同地扎堆出现,互相印证,虽属偶然,却有必然。正在揭开的事实是,中国消费大潮冲击日本,惊涛拍案,势不可挡。从历史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经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泡沫经济高峰年代的日本消费者怀揣着大把日元,大有买断世界之势;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下一个消费大国,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约3.3万亿美元的私人消费占世界总数的8%,而且这才刚刚开始。研究指出,中国冲向消费主义高峰将会深刻影响未来世界。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中国消费迅速增长,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从2012年的10万亿元,将增加到2022年的27万亿元。对此,一衣带水、近水楼台的日本已经做好了分享中国消费主义之羹的准备。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来说从来不是威胁,而是难得的机遇。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年代,日本大手外向型企业积极对中投资,分享了中国的劳动力红利,获利非凡。如今,当中国消费市场崛起时,面临着老龄少子化困局导致国内市场从饱和转向萎缩的日本内需型中小企业,迎来了豪放的中国消费者,简直是喜从天降。从日常消费品到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从低端到中高端市场,中国消费者花钱金额震惊了世界,而访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让日本商家看到了新的救世主。从日用保健品,到高级化妆品;从名牌手表,到高级照相机;从刮胡刀、电吹风,到电饭煲、电动马桶盖,中国游客以狂风扫落叶之势“爆买”日本,为商家带来了福音。日元汇率下跌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消费沃土,银联卡在日普及打通了支付渠道,日本的优质商品和服务赢得了游客青睐,无疑,日本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乐土。
意外的是,隔天“阁揆”竟也亲自跳出来,鼓励民众在夏天用电尖峰,不要在家开冷气,可到公共场所或图书馆去纳凉。天啊,这不知是什么团队?凭的是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