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7 16:23:32 阅读量:657 作者:裔瑛
至于民进党转型与路线调整,苏贞昌似也不可能有所突破报纸折花蓝的方法。因为,苏贞昌权力基础未稳固之际,若贸然倡仪党的转型和路线调整,必然会受到党内质疑,对他自己当然不利。何况,苏贞昌一向不以谋略见长,对于党的未来发展,从不轻易提出宏观具体的蓝图。
苏贞昌30日就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很可能就是民进党出现分裂危机的开始,如何整合各路山头派系、展现堪可重新“执政”的能力以及重获民众信心都是苏贞昌所要面临的困难。此外,至于民进党转型与路线调整,苏贞昌没有大幅修正两岸政策的想法,或许只是态度和方法稍趋缓和而已。
文章摘编如下:
民进党日前直选第十四任党主席,苏贞昌在五位参选人中,有惊无险的“低空过半”如愿当选,使“美丽岛”律师世代的香火得以延续,但民进党进入“苏贞昌时代”以后,能否大开大阖的开创新局,恐怕不能寄以过度乐观的看法。
这次民进党主席选举,虽有五人参选,实际上可定论为“挺苏”与“反苏”之战,在第三次电视政见会举办之后,参选人实力消长即已显现苏贞昌必然胜选。然而,尽管外界普遍预料苏贞昌必将再度出任党主席,但他能否顺利“卡位”,获得2015年(翌年三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门票,因仍有高度不确定性而使人高度悬念。
苏贞昌30日就任党主席之后,很可能就是民进党出现分裂危机的开始,他如何以廓然大公的立场与兼容并蓄的胸襟,整合各路山头派系?如何以前瞻具体的政策和理性务实的路线,展现民进党堪可重新“执政”的能力?不仅是民进党能否重获民众信心的关键,更是苏贞昌责无旁贷的使命报纸折花蓝的方法。惟衡诸现实,苏贞昌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恐怕是困难重重。
对内而言,苏贞昌当选感言一再强调团结,声称自己“已放低身段”,彷佛就要改变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个性,在各项选举中,能够大公无私,提出最佳候选人,期以赢得最多席次。但从他2005年担任党主席、前年“五都”(台北市、台北县升格后的新北市、县市合并后的大台中市、大台南市和大高雄市)选举,到这次县市党部主委选举,可以看出苏贞昌顾全自己更甚于顾全大局、重视嫡系利益更甚于重视整体利益。
2014年“七合一”选举,民进党各派系必然极力争取提名,苏贞昌会不会借机排除异己?会不会大举拔擢子弟兵,以布局2015年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会不会连手新潮流,垄断党内资源?都是党内普遍存疑的问题报纸折花蓝的方法。加上蔡英文期待“成为人民的选项”,谢系、游系及蔡系又都俟机而动。可以想见,苏贞昌接任党主席后,即使在党务上兴利除弊,幅度也不会太大,选举取胜之道恐怕还是寄托于国民党犯错而不是自身改革。
苏贞昌声称恢复涉大陆事务部门,认为两岸议题“态度要开放,方法要灵活,要与时俱进”,但又强调“民进党原有的价值、坚持、立场不变”,并声称党主席对大陆政策只是“表达态度”而不是“宣布要怎么做”。可见苏贞昌没有大幅修正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想法,未来仍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只是态度和方法稍趋缓和而已。
但过去10年,这种现象悄然发生变化,吸引外国精英到中国就业的因素包括机会、薪资和挑战。同时“教育事业的繁荣吸引大批外籍教师蜂拥而入”,谢巴德说道。这股潮流不仅拉动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数量,同时为培养中国新一代员工打下基础。
德国领导人退一步思考时,一定会奇怪事情怎么会弄成这样?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本意是终结认为德国会与邻国发生冲突的观念,最终却如何导致了反德情绪复活?由此带来的伤害会长期存在么?
基地组织仍然未被征服,但已经不再是9.11袭击后看来如此巨大的威胁了。然而,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为走到这个阶段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巨——而且它们大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将长期承受这样做的后果。三思而后行不是没有道理的。(斯蒂格利茨)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世界的神,除了耶和华外,还有耶稣、天使等。但不管是谁,他们一开始就是神。即便耶稣曾在人间混了几年,但他老人家还是上帝生下来后放到玛丽亚子宫里头去的。但我们来看中国的神,一个个血统都不像西方的那么高贵,都是从人间“升”上去的,说不定千百年前,还跟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邻居。这是东西方在建构世界观上非常本质的一个不同点。
欧洲时报网16日发表文章称,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落下帷幕。而一向被视为政府施政风向标的总理记者会,再度吸引全球目光。李克强对“新常态”的解读,务实自信,不回避问题,有应对之策,不啻给对中国经济走向持怀疑态度的西方舆论,既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实实在在秀出中国独具优势的“引领新常态”的路线图。
若果你不满意现有基金的表现,可以比较其它基金的往绩、收费、限制条件和服务等,然后再选择一只更好的基金。如不能确定你是否有转换基金公司的权利,可以向雇主或工会查询。
70、80年代,美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了“中立者”的角色。当时由于苏联在越南金兰湾建立了军事基地,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安全,美国从维护其地区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了“保持中立,不介入冲突”的立场。
刘江平称,以往中国军费在反恐和信息化情报侦察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较少,“军队需要引进和培养这方面人才,加上高科技的引进都需要花钱”,新领域投入比的增大可能是导致今年国防费增长明显的原因。
而另一重要指针“平均租金与房价比”(或称投资收益率)已处低于百分之三的高风险区域(通常低于百分之五为风险警示),即购房投资租金收益,已追不上楼价升幅,显示投机过热。
德国人也对问题进行了清晰而连贯的分析。他们相信财政浪费和有缺陷的商业模式是危机的核心问题,解决办法是财政紧缩加上结构改革。许多人声称这一“药方”非常危险。然而,反对紧缩的人士没能提出一整套条理清楚的替代方案改变流行观点。